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

改革春风 吹拂武陵——检察院退休干部赵庸福“讲”武陵区改革开放四十年

来源:武陵区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18-10-26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九七八年深秋,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由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像春风吹拂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整个中国沸腾了。

  四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乘着强劲的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使得祖国更强了,人民更富了。

  四十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安排在原常德市革委会(武陵区前身)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担任办公室主任兼管市地震办的领导工作。一九七九年底,市检察院(现为区检察院)恢复,笔者调入检察院前后担任办公室、经检科、控申科、监所科领导直到退休。回顾四十年来,我亲自经历的武陵区改革开放,感慨万千,无法形容,可谓天翻地覆,成就巨大。

  四十年前,武陵城区的范围,东从人民路的城门口起,西到人民路的老汽车北站,北至市一中学校门前,其面积不到十平方公里。而今,城区东扩展到皇木关,西延伸到高职院,北到了太阳山脚下,其面积足足超过了一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原先不足十万,而今临近百万,面积、人口足足翻了十倍。街道除了原来的人民路、建设路、青年路、朗州路、红旗路、常蒿路(现为朝阳路)外,新增了武陵大道、洞庭大道、柳叶大道、常德大道、太阳大道和长庚路、芙蓉路、龙港路、滨湖路、育才路、常安路、双拥路、高泗路以及还有不少笔者叫不出名字的路、街、巷。这些大道、路、街、巷四通八达,像蜘蛛网似的,把整个城区连接起来。改革开放初期,洞庭大道刚建还未取名时,人们一般称之为“围城路”或“护城路”,意指城区外围的一条路。而今,洞庭大道已成了城区的中心大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十字街路口如遇红灯,两边等候的车辆犹于长龙一般,极为壮观。

  四十年前,城区的房屋多为低矮、阴暗、潮湿的砖木平房,两层或三层的楼房极少。堪称城区唯一的“高楼大厦”,下南门的常德大饭店(现称汀斯延威酒店)也不过七层,也可以说是城区的“古建筑”。区消防大队院内的方形多层火警瞭望塔,也不过二十来米高,这样一座瞭望塔当时用来瞭望全城的火情,可想当时城区房屋的低矮。如今,城区低矮、阴暗、潮湿的房屋俗称棚户房妙然无存,替代的是拨地而起是数百栋上千栋的高楼大厦,二十几层、三十几层的高楼比比皆是,万达广场南头竞有四十几层的特大高楼也已封顶。使得整个城区的房屋高高的,城区的天空蓝蓝的,城区的江河湖水清清的,城区的树木绿绿的,城区的街灯亮亮的,城区的道路平平的,整个武陵区的城市面貌美美的。

  四十年前,区委区政府机关的驻地在下南门的和平东街,是常德刚解放时就在此地的“一贯制”的地方。院内只有几栋平方和一楼二层的所谓“常委楼”和一栋空洞墙的二层机关的办公楼。我刚到机关时就在“空洞墙”楼房内办公,“空洞墙”楼内有区科委、卫生局、劳动局、计生委等部门在一起办公,几人甚至十几人挤在一起。冬天冷,夏天热,别说热冷空调,就连电风扇都没有。区委、政府经常开会的小礼堂,面积也不足三百平方米。开会时,木条椅也不够,有的与会者只好站着。区委、政府的交通、通讯工具比较落后。电话是摇的,通知是写的,传话是喊的,下去是走的。

  我一九八零年初刚调入区检察院,院址是借区公安局的一间会议室,十几个科室在一起,几十人在一块,极不方便。后来在区交警队一间小会议改建成的三层小楼,办公室狭小、低矮,进去的院大门还不如现在一普通农舍的大门。可现在的区检察院办公大楼,楼高八层,面积近万平方米,极为雄伟。楼上楼下,电脑、空调样样俱全,大门旁的两头石狮威武雄壮,前坪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门厅上的国徽壮重严肃,正厅内的天平称图案告示人们:国家检察机关的公平、正义。

  纵观这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历史的最大变化,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七十年来的最大变化,可以是是中国共产党诞生近百年来最大变化。

  短短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

  (撰稿:武陵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赵庸福)

  (编辑:杨维维 邓婷昀)

  (审签:周 骏)

  (签发:严立文)


分享到:
【打印正文】